「十四五」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如下[11][註 1]:
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。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,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,GDP增長各年度提出預期要求,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,國內市場更加強大,經濟結構更加優化,創新能力顯著提升,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%以上、力爭投入強度高於「十三五」時期實際,產業升級、農業穩固、城鄉協調發展,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%。
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,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,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,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,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,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。
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,人民思想道德素質、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,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,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,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,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。
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,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,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、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.5%、18%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,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.1%。
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。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.5%以內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基本同步,分配結構明顯改善,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.3年,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%,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,全體人民邁向共同富裕。
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。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,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,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,政府作用更好發揮,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,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,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,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,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,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,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邁出重大步伐。
「十四五」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
類別
指標
2020 年
2025 年
年均/累計
屬性
經濟發展
1.國內生產總值(GDP)增長(%)
2.3
—
保持在合理區間、各年度視情提出
預期性
2.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(%)
2.5
—
高於 GDP增長
預期性
3.常住人口城鎮化率(%)
60.6*
65
—
預期性
創新驅動
4.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(%)
—
—
>7、力爭投入強度高於 「十三五」時期實際
預期性
5.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(件)
6.3
12
—
預期性
6.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(%)
7.8
10
—
預期性
民生福祉
7.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(%)
2.1
—
與 GDP 增長基本同步
預期性
8.城鎮調查失業率(%)
5.2
—
<5.5
預期性
9.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(年)
10.8
11.3
—
約束性
10.每千人口擁有執業(助理)醫師數(人)
2.9
3.2
—
預期性
11.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(%)
91
95
—
預期性
12.每千人口擁有 3 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(個)
1.8
4.5
—
預期性
13.人均預期壽命(歲)
77.3*
—
〔1〕
預期性
綠色生態
14.單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(%)
—
—
〔13.5〕
約束性
15.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(%)
—
—
〔18〕
約束性
16.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(%
87
87.5
—
約束性
17.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(%)
83.4
85
—
約束性
18.森林覆蓋率(%)
23.2*
24.1
—
約束性
安全保障
19.糧食綜合生產能力(億噸)
—
>6.5
—
約束性
20.能源綜合生產能力(億噸標準煤)
—
>46
—
約束性
註:①〔〕內為 5 年累計數。②帶*的為 2019 年數據。③能源綜合生產能力指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氣、非化石能源生產能力之和。④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和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指標值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,明顯高於正常年份。⑤2020年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2.5%為預計數。
交通強國「十四五」重點項目
編輯
第一批:[12]
川藏鐵路及配套公路、涉及G318等普通國省道項目工程
京港澳高速公路廣州至深圳段改擴建工程
G2518深圳至中山過江通道海中橋隧主體工程
瀋海高速荷坳至深圳機場段改擴建工程
瀋海高速泉廈段擴容工程
京哈高速公路遼寧省綏中(冀遼界)至盤錦段改擴建工程
G4216宜賓新市至攀枝花段(沿江高速)新建工程
G7611昭通至香格里拉段新建工程
西部陸海新通道(平陸)運河工程
小洋山北側貨櫃碼頭工程
寧波舟山港航設施工程
長江幹線航道標準化暢通工程
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(鄂州)
長沙黃花機場綜合客運樞紐
杭州西高鐵站綜合客運樞紐
海口新海港綜合交通樞紐
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